English

中国基因中国人的梦想

2000-12-08 来源:生活时报 周立文 丁学国 我有话说

α-1b干扰素(赛若金)从研制成功到大规模生产,创造了五个第一: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的生物工程药物;卫生部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;国家一类新药证书;中国“863”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项目;第一批国家火炬项目。

α-1b干扰素实验室的研究完成之后,一位外国专家断言:中国要实现干扰素的产业化,只能是天方夜谭。然而,科兴生物工程公司的诞生,打破了这一预言。在过去的5年里,科兴人创造了奇迹:从一项技术到成熟的产品——赛若金,从一个企业到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基地。1996年科兴的销售额为6000万元,两年后便被改写为2亿元,利税增长了将近12倍。“赛若金”一跃成为中国干扰素第一品牌,连续3年所占市场份额超过60%。

在这一过程中,有三个关键人物,他们是:中国工程院的侯云德院士、北京大学的陈章良教授和潘爱华博士。他们一起完成了一个中国人的梦想,谱写出了中国基因工程之歌!

侯云德:中国的“干扰素之父”

侯云德被称为“中国干扰素之父”,是他发现了α-1b干扰素。

50年前,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了干扰素及其作用。20世纪80年代,美国、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,把干扰素制备成治疗药物,并投放市场,它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炎、肿瘤等疾病的首选药。干扰素十分珍贵,每克价值50万美元。

中国科学家当然也瞄上了干扰素。1983年,中国有了第一个生物工程开发中心,同时,由侯云德领衔的中国第一个干扰素实验室宣告成立。在此后数年里,侯云德等人又有一系列的发现。1986年,国家“863”计划将生物工程列在七大领域之首。1987年,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干扰素完成了试验……

干扰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,具有广谱抗病毒、抗肿瘤和免疫功能。外国生产的干扰素为α-2a和α-2b,基因来自瘤细胞和白种人白细胞。1987年,侯云德等学者首次发现,中国人白细胞在受到病毒攻击时,诱生出的干扰素主要类型不是α2,而是α1。

实验的过程充满艰难。比如,国外采用非洲爪蟾蜍的卵细胞测定干扰素核糖核酸,而国内弄不到这种东西,侯云德经过反复试验,终于找到了替代品非洲鲫鱼卵母细胞,从而避免了实验的流产。

陈章良:生物工程的带头人

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的陈章良,是我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之一。多年来,他一直担任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、北大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,以及国家863高技术生物技术领域委员会委员等职。他199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贾乌德·侯赛因奖”,并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最年轻的教授之一;1992年,被评为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和“全国科技先锋”……

陈章良在植物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农业等课题研究上硕果累累,主要著述包括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》、《植物基因工程学》、《植物基因与分子操作》及《现代生物技术导论》等。他深感“技术如果没有开发,躺在实验室里就永远是技术”,因此,从1992年开始,他和潘爱华等人在北大未名湖畔创立了未名生物技术公司,开始致力于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实践。北大未名很快便成为拥有17家子公司的集团。

以基因工程、蛋白质工程、细胞工程、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,被公认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。基因农业、基因药物已经给美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。陈章良深知这一点,他要寻找一个好项目,以带动中国基因工程产业的发展。

1995年,北大未名便和美国汉鼎亚太投资公司合作,出资1.2亿元买下了科兴。当时的科兴前景一片黯淡:由于投资周期长,资金严重不足;4000万元贷款无力偿还,账户被严密监控;上门讨债者络绎不绝;销售额基本上为零……这种时候,北大未名为何敢打科兴的主意?陈章良说,在所有已开发成功和正在开发的基因工程产品中,α-1b干扰素最具有独特性和国际先进水平,最能展示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。科兴的成败,将直接影响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。

“盯住潘爱华,他是北大的资产”

潘爱华已经获得了生物化学学博士,而且正在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。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问,而是实践。

有人说,潘爱华是有商业意识的科学家,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。他不仅对世界生物工程技术“门清”,而且懂得市场;不仅善于经营、管理企业,而且善于进行资本运作。

1997年以来,潘爱华被美国名人协会评为“世界500位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”之一,被国家科技部评为“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”,被团中央评为“科技创业十杰”之一……

北大一位负责人说:“盯住潘爱华,他是北大的资产。”——潘爱华不是人才,而是“资产”。

科兴的成功靠的是什么?潘爱华说,依靠的是观念、体制、技术、市场、产品和管理等6个方面的创新,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念创新,观念的突破像摸电灯开关一样,开灯之前一片黑暗,开灯之后一片光明。作为科兴的总裁,潘爱华先后提出了“无形资产有形化”、“生物重组”、“社会基因学说”等理论。

潘爱华为科兴,同时也为中国的基因工程产业,提出发展的基本思路:“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;利用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;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;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。”目前,科兴已经走过了第一、二阶段,进入了利用企业创建基地阶段。

从实验室到产业化,是一个巨大的链环,缺一环都可能面临失败。侯云德,技术发明人;陈章良,投资决策人;潘爱华,企业成功的领导者。三个基因工程领域的杰出人物成就了一个产品,同时也成就了中国的基因工程事业。

赛若金,中国基因,它是中国科学家智慧的象征,它像金子一样闪耀着光芒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